在线客服

首页 > 建构研究 > 外墙表皮 > 清水混凝土 > 清水混凝土 > 清水混凝土的N种表情

清水混凝土的N种表情


2017-09-01 20:43:32


    

国内建筑师对于清水混凝土的感受可能大多来自于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o Ando)。安藤以其富有特色的光影设计、精致简练的细部设计、强烈的几何形式感、深邃的东方哲学含义,结合精致的混凝土施工制作工艺,在建筑界“横空出世”。

色彩雅致柔和、质感细腻的清水混凝土成了安藤作品“标签”。安藤非常讲究制作的精细,甚至由于其精细的纹理显示出丝绸般的人性质感。他设计的墙面分格缝单元尺寸常为1800mmx900mm,每个分块上故意留下6个锚固两侧模板的拉杆所遗留下的直径约45mm的小圆孔。这些因为施工工艺所自然产生的细部减少了混凝土的单调、冰冷感,极大地改变了混凝土的外观。

安藤作品之一——日本大阪府茨木市光之教堂1989年

安藤作品之二——日本兵库县本福寺水御堂(1991年)

安藤作品之三——日本京都陶板画博物馆(1994年)

安藤作品之四——日本淡路市淡路梦舞台(2000年

安藤对于国内建筑师的影响不言而喻,其中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谢强领衔设计的北京联想研发中心最为典型,这也是国内大面积清水混凝土的一次成功尝试。


北京联想研发中心(2014)

实际上,早在安藤之前清水混凝土就曾大行其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发展的时期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盛行的时期,早期的现代建筑大师们也有许多清水混凝土的优秀作品。

建筑大师柯布西埃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以其个人的特性显示出粗犷的、原始的、野性的美,法国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皆因粗犷的混凝土运用、特殊的造型语言为大众所熟知。虽然专业人士对大师的作品赞美有加,但某些建筑施工的粗糙可能对普通民众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柯布西埃作品——法国马赛公寓(1952)

柯布西埃晚期作品、北美唯一作品——美国哈佛大学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1963)

连排水管竟然都是混凝土预制的!!!

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虽然以砖砌体外墙形式最为闻名,但他的许多作品中同样出现了清水混凝土,施工也更为精细。

美国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1974)

室内的清水混凝土与暖色木材墙面的搭配/风道隐藏于梯形梁中

建筑大师贝聿铭因其经典的几何形体、丰富的光影空间、完美的比例控制和精良的施工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优雅。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对大师作品的空间形式及比例的过于推崇而忽略了其混凝土材料表现的魅力。

在他的许多早期作品中,混凝土的运用同样达到了巅峰境界,与安藤忠雄细腻的混凝土不同之处在于贝聿铭将混凝土的粗犷和优雅的两面特性表现得一览无余。1966年建成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清水混凝土墙体采用了附近山岩的石料作为骨料,通过剁斧处理显示出粗犷有力的建筑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1968年建成的伊弗森美术馆的清水混凝土墙体则因锤击加工显示出粗条绒布面般的质感。1973年建成的康乃尔大学约翰逊美术馆的清水混凝土墙体显示出竖向条纹状的肌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DREYFUS楼(1964-1970)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ALPH LANDAU楼(1972-1976)

由建筑师卡尔曼·迈金耐尔和诺尔斯(Kallmann McKinnell & Knowles)设计的波士顿市政厅也是那个年代清水混凝土的典型作品之一。尺度巨大、风格粗犷的建筑虽然从建筑学意义上来评价也算一个不错的作品,但好像普通民众却并不喜欢(大众和专业人士之间的认识差异如何调和???)。

美国波士顿市政厅(1968)

贝聿铭的哈佛同学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f)设计的耶鲁大学建筑馆风格则更为粗犷,除了巨大的架构形式、丰富的室内空间外,灯芯绒式的清水混凝土更成为其典型的标志。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馆(1964)

英国爱丁堡大学某建筑

类似于鲁道夫灯芯绒式的粗犷混凝土预制板

纯粹功能主义的思想、经济条件、施工技术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个时期的许多清水混凝土建筑形式雷同、缺乏细部、施工粗糙,同时一段时间里集中出现的大量清水混凝土建筑让民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单调乏味、冷漠丑陋、毫无人性化可言的建筑材料。这种负面影响的结果直接导致了结构、装饰一体化的材料逐渐被涂料、石材、面砖、玻璃等覆盖。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过于工业化、程式化、过于精细统一、甚至有一些虚假的玻璃幕墙、石材、面砖等在建筑饰面中的滥用同样使人们产生了逆反心理,自然、朴实、真实重新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清水混凝土也就又有了流行的市场基础。

经过了一个轮回,建筑师对于混凝土的理解进了一步。通过强调清水混凝土与设计更好的结合、挖掘混凝土的更多特性、控制混凝土的施工精度等等手段,建筑师逐渐将混凝土演绎成表达特定情感,渲染特定气氛的更为丰富多彩的材料。

中国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中心(2011)

日本团纪彦建筑事务所( norihiko dan and associates)

清水混凝土结合雕塑化的体型形成更富感染力的建筑形象。

不同建筑师对于对于清水混凝土的效果追求是有差异的。一些建筑师追求混凝土的精致,力争表达出混凝土的雅致、自然、细腻的效果,以安藤忠雄为代表;一些建筑师追求混凝土自然粗犷的力度美感,保留施工的痕迹甚至瑕疵,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现,因此施工要求不似前种要求高,主要靠建筑的整体对比显示效果;另一些建筑师如贝聿铭等则将混凝土的粗犷与精致协调起来,建筑整体由于体块、形式、比例的控制显得精致无比,接近建筑时混凝土墙面又显示出粗犷的力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代的建筑师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特殊的添加剂以追求混凝土的色彩以及特殊质感……



美国纽约大学广场上毕加索雕塑——希薇特半身像

以黑色混凝土骨料作为画笔的雕塑,简单、高效。

不同模板、水泥品种、骨料、配合比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混凝土色彩及质感

对于混凝土来说,构成混凝土的水泥、砂子及石子的类型、配合比等无疑会对混凝土的色彩及质感产生较大的影响。混凝土中如果再添加一些金属屑、火山灰、玻璃渣、金属片、色料等其他成份,混凝土的外观效果还会发生变化。

联想研发中心加入金属反光材料的清水混凝土墙面

浇铸模板同样会对混凝土外表的形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表面、质感、吸水率的木模板、竹模板、钢模板以及不同的模板比例、拼接组合、接缝方式、固定方式等所浇铸出的混凝土外表差异很大。

为使拆模方便、不破坏混凝土表面,通常模板内部还会涂饰一些特殊的涂料以减少混凝土和模板的粘结,如果选用涂料不当、涂饰不匀,可能会形成我们不愿见到的色斑、污染。

一些平常我们不太注意的细节因素如施工时的温度、湿度、养护方法等也会对混凝土的颜色产生细微的、随机的影响,这种难以控制的影响客观上也造成了混凝土的千变万化。

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将需要雕刻的图案附加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类似于雕刻的效果,这种效果比二次附加的做法来得更为简洁、真实。

柯布西埃在德国柏林公寓外墙上浇筑的阴刻图案

贝聿铭设计的美国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派总部

文字阴刻于混凝土墙面上(也可能是浇筑完后再雕刻),比起后加的文字标牌,更像是从建筑墙面自然地生长出来。

英国爱丁堡苏格兰议会大厦的预制混凝土墙面

阳刻的水草游动状图案,据称采用硅胶模具。

为长久保持清水混凝土的形象,避免雨水、灰尘、油污等形成的污渍,同时使混凝土更为耐久,习惯于追求精致的日本人发明了清水混凝土的保护工艺。日本旭硝子涂料树脂株式会社研制的常温固化型透明氟碳树脂罩面涂料可以在不影响混凝土自身的质感及色彩表达的情况下保护混凝土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免维护的周期可达15~20年。除了采用有机涂料作为保护外,KEIM无机涂料公司生产的的KEIM无机矿物涂料也是一种可用的清水混凝土专用涂料,其成分和硅酸盐水泥相似,涂刷以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微晶体结构的涂层,由于与混凝土基层有相似的膨胀系数,避免了涂料的微小裂缝。它防水、透气、不易脱落,保护和装饰效果明显,施工、维护也较为方便。

当然,不是每一个建筑师对待清水混凝土的态度都与安藤忠雄相同,也有建筑师偏爱时间在清水混凝土表面留下的痕迹。相比于受保护的混凝土长期不变的精致形象,在自然影响下形成水渍、裂纹甚至污迹的混凝土更为自然,同时显示了时间在建筑上留下的轨迹,建筑的历史感更值得人们玩味。这就如同许多人宁愿放弃崭新的没有时间痕迹的工艺品,却更为偏爱有裂纹的、甚至残缺的、古旧的工艺品一样。

由于不同的建筑师对于清水混凝土墙面的色彩、质感、肌理的要求不一,国内也尚无统一的清水混凝土质量施工及验收标准,因此建筑师在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面层材料时,应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模板的类型、模板接缝、锚固模板的对拉螺栓位置、施工缝位置、混凝土的组成成份和合成比例等问题,与施工单位紧密配合,通过试验、样品来确定最终的成品标准。

(北京益汇达清水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提供清水混凝土一体化服务的专业施工团队,近年来配合建筑师完成了多项国内有代表性的清水混凝土作品,有兴趣的建筑师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现浇的清水混凝土受如天气、环保、机械等诸多条件的制约,效率相对较低。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的混凝土更容易提高效率、控制效果,也更为环保,这也是现代建筑技术提升的必然结果。

荷兰海牙商务部改造工程中的预制混凝土板

荷兰鹿特丹某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墙板

西班牙巴塞罗那某公寓楼的预制彩色混凝土墙板

为了追求清水混凝土的各种形式感,同时又为了适应建筑的结构体系、施工技术以及节能要求,逐渐出现了大量的采用干挂幕墙技术的、仅仅起到装饰作用的仿混凝土质感的GRC、预制混凝土挂板,其面层甚至可以模仿任何材料的质感和肌理。关于GRC、预制混凝土挂板,我们以后再仔细分析。

以北京宝贵石艺为代表的装饰混凝土挂板将各种质感、肌理仿制得惟妙惟肖。


本文作者褚智勇,东南大学建筑系工学学士,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曾著有建筑材料与构造类畅销书《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


0/250


10条评论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分享到: 微信 QQ 新浪微博